2022年以来,泽州县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抢抓机遇,高位谋划,一体推动,把基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提升市场监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积极探索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泽州特色”。
一、主要做法
(一)高起点站位,闻令而动科学谋划绘泽州蓝图
一是集思广益理思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对于全局的意义不言而喻。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市场监管部门履职的“前哨”,是市场监管队伍形象展示的“窗口”,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提高基层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塑造我县市场监管系统良好形象,全面提升基层市场监管现代化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标准化规范化基层所“怎么建”“怎么干”的问题,我局多次组织党组成员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剖析现状、反复研讨。探索出了“试点先行、逐步规范、全面推开”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党建铸魂、标准引领、科技赋能”的建设思路;谋定了2025年16个基层市场监管所全部实现“阵地”建设标准化、制度运行规范化、效能提升智慧化的建设蓝图。
二是学习借鉴取真经。今年年初,由分管领导带领各所长,兵分两路,分别深入到广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地区对16个全国标准化规范化示范所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取经,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7月,我局又选派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所长到我省“两化”建设先进单位——太原市小店区坞城市场监督管理所观摩学习交流。坞城市场监督管理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办所理念,对我们后期拓展形成下村、金村、川底和大阳建所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三是抢抓机遇争主动。2022年4月,国家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场监管所建设规范》后,我局立即抢抓有利时机,积极向县政府和市局请示汇报,加紧与巴公镇政府沟通协调,在巴公市场监管所建设经费、办公用房、配套用房、设施设备等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泽州县政府为配备设施设备追加了预算,巴公镇政府完成了新址的装饰装修,巴公所内外兼修,整体形象焕然一新,为我局“两化”建设抢抓先机、赢得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高标准引领,精雕细琢培塑典型立泽州标杆
一是路径清晰明目标。“两化”建设伊始,我局就秉持“高起点擘画、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的原则,以《泽州县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统领,以一枝独秀——巴公所搞试点主动破局,以百花齐放——全县16个所实现“两化”改造提升“全覆盖”圆满收官。2023年初,我们将“两化”建设目标列入全局工作三年规划上报了县委县政府,分年度组织实施,确保2025年全部完成。
二是标准统一立规范。在“两化”建设过程中,我局经反复推敲,精心编制了《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指引》。《基层市场监管所标识标志规范》,全面统一办公场所外观形象、环境标识和设施标识等各类固定标识,做到风格统一、元素统一、位置统一、字体统一,提升了市场监管所形象识别度和社会认知度;制定完善了《基层市场监管所管理制度》《基层市场监管所业务规范与工作流程》,进一步理清了37项股、所事权划分,明确了60项内部管理、窗口服务、日常监管、投诉举报、执法办案等制度、规范和流程,做到岗位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为市场监管所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遵循。
三是示范引领树标杆。我局综合考量全县市场监管所实际,遴选巴公市场监管所先行一步,为全县“两化”建设树立标杆。巴公所在高标准完成“两区两厅两库八室”规划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内部管理、工作流程等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党建+监管”运营模式,打造市场监管“一家亲”特色品牌,营造“忠诚、担当、奋进、团结、向上、廉洁”的工作氛围。同时,全面推行智慧化“精准监管”,使巴公所成为全县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的行业标杆。
(三)高质量打造,强基增效连点成线创泽州品牌
一是队伍建设夯基础。队伍建设是“两化”建设第一要素。去年以来,局党组采取有力措施,持续优化人员结构。推动实施基层所长和股长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提拔年轻干部担任市场监管所所长,新录用公务员全部下沉基层所,根据人员学历水平、专业背景合理调配使用,不断为基层输血造血,持续增强内生动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2022年以来,在积极参加省局、市局各项业务培训的基础上,我局克服疫情影响,在“壮之乐”培训基地和四川大学举办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6期,在局机关开设市场监管大讲堂10期,累计培训967人次,努力打造“主业精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一线执法监管队伍,牢牢夯实基层监管基础。
二是智慧监管提效能。智慧监管是“两化”建设“硬核支撑”。今年,我局争取县政府预算资金600万元,依托华为大数据中心,搭建泽州县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平台,逐步将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餐饮明厨亮灶等纳入智慧监管平台管理,实现基层监管人员对经营主体的实时精准“画像”,不出门就能对辖区内市场主体情况了如指掌,变“人防”为“技防”,在提高监管效能的同时还能尽力减少对市场主体的现场“打扰”。目前,项目已完成招投标手续,正在进行项目建设,今年要实现对100部电梯和100家“明厨亮灶”的实时监管。
三是因地制宜创品牌。实施“一所一策”,各所以品牌创建为主线,立足自身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两化”建设品牌。下村所融入德孝文化,通过服务载“德”、监管弘“德”、执法明“德”、调解崇“德”、廉政修“德”,助推“尚德下村、花园小镇”高质量发展;大阳所融入“九州针都”的工匠精神,争做笃行专注、严谨执着、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市监工匠”;金村所突出发挥党建在基层工作中的引领作用,致力于打造“初心红+市监蓝”党建品牌;川底所突出提升政治引领力、安全保障力、文化传承力、环境竞争力、社会凝聚力、队伍战斗力等六种能力。
二、几点体会
(一)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级重视支持是“两化”建设的基础。泽州县委县政府对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市场监管所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2022年,县政府拨付专项资金360万元 ,用于基层所建设、更换设备、购置执法装备等。巴公镇政府也投入200万元支持巴公所修建装修。今年,县财政又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两化”建设。与此同时,省局领导也对我局“两化”建设工作高度关注,亲自为巴公所新址揭牌,并多次询问工作进展情况。市局领导多次深入巴公所、大阳所、下村所现场指导,并给予政策支持。
(二)内外兼修“筹众智”,凝聚合力是“两化”建设的保障。一是充分调动党组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思想,最大限度集中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办实事;二是充分调动基层市场监管所所长及业务骨干的积极性,有效发挥各所长的主观能动性,多次举办座谈会,立足实际,畅所欲言,深入交流,鼓励创造性思维,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三是持续扩大对外学习交流的覆盖面,认真听取和吸收省、市局领导、专家、学者及全国先进同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借用“外脑”智慧办大事。
(三)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创新是“两化”建设的关键。我们持续挖掘地方特色,注入文化基因,实施一所一策,因地制宜,在借鉴推广巴公“两化”模式的基础上,先后丰富、衍生出了下村模式、大阳所模式、金村模式和川底模式。以下村所为例,在“尚德”文化的内涵基础上,该所依托镇政府组建了一支能涵盖辖区内人口就业密集区域和重点企业的20人协管员队伍,探索建立了“12+N+1”的管理模式。即,一年召开12次协管员工作月例会,每年每位协管员要报送N条协管信息,年终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评优。协管员队伍的建立和正常运作,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所监管力量的不足,延伸和丰富了基层所的监管末梢,大大提高了基层所实现有效监管的灵敏性和突发情况下应急反应的及时性,是基层所实现精准监管和高效监管的有益补充。
下一步,泽州县市场监管局按照“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梯次推进”的建设思路,努力打造一批形神兼备的“星级”市场监管所,力争在“十四五”末完成全县16个市场监管所的“两化”改造提升,初步形成监管科学、服务高效、形象良好的基层市场监管新模式,为营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