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和市市场监管局的业务指导下,围绕服务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保安全”为基本目标,不断构建“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大质量、大融合”市场监管工作新格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坚持以打造“五型机关”为目标,确定“党建引领 监管为民”的工作宗旨,始终秉持“人民至上”服务理念,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持续推动党建与市场监管深度融合。2021年,城区市场监管局获得“国家节约型机关”、“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8项集体荣誉。
安全监管稳中向好。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三大安全”为抓手,排查整治隐患问题1100余条,完成食品检验 2500批次、煤油等工业产品抽检126批次,上报药械化不良反应2284例,集中清理流动加油站、黑加油站6个,于5月底前完成了3000余人的强制性培训,保障了全国康养大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等10余项重大活动。2021年,全区市场监管领域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
行政执法宽严并济。秉承包容审慎执法原则,开展了贯穿全年的“城安”综合行政执法行动,共立案649起,结案549起,罚没款684余万元,作出78个不予处罚决定。其中,查办的两件行政处罚案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查办的晋城市城区培高烟酒店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案,入选全国2021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在1至9月全省“两品一械”案件情况通报中,查办案件数位列全省134家办案单位第3位;查办知识产权案件43件,名列全市第一。
监管效能创新突破。在全市率先实施药店“脸谱”管理、特种设备“9合1”公示等创新性做法,其中“脸谱”管理覆盖91户药店,“9合1”公示覆盖电梯2600余部,示范效应明显,社会影响良好。坚持源头严管、过程严控、风险严防的工作原则,依托“明厨亮灶”、“集贸市场”智慧监管平台,初步建立了“全链条、智慧化、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2021年以来,依托智慧监管平台锁定食品线索300余条,先行先试做法在国家市场监管最高专业期刊进行经验推广。
营商环境创优发展。采取全员包干的方式,完成企业年报11914户,年报率达99.92%,名列全市第一,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积极推进跨部门联合和日常监管全覆盖,对67个项目、1495户企业进行了双随机抽查,部门联合检查55户。互联网+监管录入日常检查11000余条,行政处罚450余条,目录清单213项,检查实施清单213项。
放心消费日趋成熟。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完善“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受理各类投诉举报3772件,办结3632件,办结率96.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30万余元。积极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融媒体中心等部门持续推进“美丽晋城·诚信商家”创建活动,2021年度共评选出凤城国际(国贸)、小武肉业食品有限公司等121家示范商户,引领了放心消费新风尚。
服务发展更加有力。完成并上报涉及6家企业、9个品种、12批次产品的制造业产品合格率调查。组织神利便利连锁公司、城区政务中心启动市级标准化试点创建。以推动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工作为核心,帮扶7户企业(个人)20余项发明专利获得市级发明专利奖补重点帮扶5户企业实施贯标,完成商标申请量1294件、注册量1283件、有效注册量4155件;获得专利授权513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365件,平均每万人拥有量6.34件,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优势。
疫情防控常抓不懈。严格履行市场监管防控职责,紧盯农(集)贸市场、药店、餐饮、冷链环节“三场所一环节”,精准实施“334”防控举措,全市率先实施药店“窗口售药”模式,第一时间暂停100人以上聚集性就餐,严格落实“三码联查”等防控举措,发现并督促整改相关问题600余条,全面筑牢了市场监管领域防控屏障。
示范区创建加速推进。坚持市区一体同步推进,精心打造了前进路和新风展、圣亚、兰花“一街三点”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张贴“意犹味晋,食安创城”系列海报100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区政府网站开辟专栏,通过市区电视台、太行日报、局微信公众号推送宣传信息300余条,通过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满意度持续提升。2021年9月份,省食安办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专题调研组对我区食安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队伍形象不断提升。以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队伍为目标,健全完善了队伍激励保障机制,改善了局机关和8个基层监管所办公环境,创新了“市场监管大讲堂”等培训机制,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以塑造城区市监良好形象为着力点,通过多种途径刊登稿件285篇,其中国家级媒体采用6篇,省级媒体采用105篇,市区媒体采用171篇,全面提升了城区市监美誉度。
(城区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