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涵盖了养老机构、健康产品、养老服务等多个方面。然而,市场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陷阱和风险。为了帮助老年朋友及其家人科学、理性、安全地消费,避免上当受骗,晋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作出以下提示。
一、核心原则
1、不轻信广告宣传:对“高科技”“百分百有效”“根治”“免费”“限量”“国家补贴项目”等诱惑性宣传语保持高度警惕,正确认识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其局限性。
2、不贪图小便宜: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往往免费的讲座、体检、旅游、礼品等是推销陷阱的开端,最终目的是诱导购买高价产品或服务。
3、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在做出重大消费决定前,务必与子女、配偶或其他值得信赖的家人朋友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家人才是预防被骗的关键“防火墙”。
4、多方核实求证信息: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市场监管部门官网、媒体报道等官方渠道,查询企业资质、经营状况和口碑评价,仔细甄别信息真伪。
二、消费提示
(一)养老机构选择
1、实地考察,眼见为实:一定要亲自到机构去看环境、设施、卫生状况;观察现有入住老人的精神状态,通过与他们及其家属了解,获取真实评价;试吃机构提供的餐食,进一步了解营养搭配和口味是否适合。
2、查验资质,看清合同:查看机构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养老机构备案凭证、消防验收合格证明、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合法证照;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费用明细(床位费、护理费、餐费等)、服务内容、双方权利义务、退费流程、解约条件及违约责任等,注意要将口头承诺写入合同。
3、警惕“预付费”陷阱:对要求一次性缴纳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长期(如超过一年)预付费用的机构要保持谨慎,明确退款条件和时限,避免机构“跑路”风险。
(二)健康养生类产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
1、认清属性,不能治病: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品, 它不能替代药物和治疗疾病;所有宣称能“治疗”“根治”疾病的保健品宣传都是违法的;购买时认准“蓝帽子”标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并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真伪。
2、理性看待“高科技”:对打着“量子”“纳米”“基因”“磁场”等旗号,包治百病的神奇产品或治疗仪,基本可以判定为骗局;医疗器械应有医疗器械注册证号,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了解真伪及其适用范围。
3、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优先选择正规药店、大型商场或品牌官方渠道购买,索要发票和购物凭证,方便维权。避免在讲座、上门推销等无固定场所的渠道购买。
(三)养老服务(家政、护理、旅游等)
1、选择正规企业: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家政公司或护理机构,详细了解服务人员的资质和培训情况,签订正式的服务协议,明确服务项目、标准、频率、费用及违约责任。
2、老年旅游防坑指南:警惕“低价团”甚至“免费团”,这类团往往通过强制购物、增加自费项目等手段牟利,选择有资质的旅行社,签订正规旅游合同,购买意外保险,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旅游线路。
三、维权途径
如果遭遇消费纠纷或欺诈,请记住以下维权途径:
1、收集证据:保留好合同、协议、发票、收据、宣传单、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所有证据。
2、先行协商:首先与商家或经营者直接沟通,提出合理诉求。
3、请求调解:若遇纠纷协商不成,可拨打12315或12345向相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寻求行政调解。
4、法律帮助:涉及金额较大或涉嫌诈骗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咨询法律援助热线12348。
养老消费的核心是提升晚年生活质量,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老年朋友和家人们一定要守住“理性”和“谨慎”两条底线,不冲动、不盲从,用知识和理性为自己筑起一道安全的消费防线,让晚年生活真正幸福、安心。
(12315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