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晨曦微露,晋城一中校园食堂的后厨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经过严格“安检”的新鲜蔬菜准时送达,工作人员在水池前、案板前忙碌开来……这一切景象,都被后厨的高清摄像头清晰地记录下来,实时传输至“云端”。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张雪在送孩子上学后,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上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监督平台,屏幕上立刻呈现出后厨洗菜、切配、烹饪的全过程。“以前总担心孩子在学校吃得干不干净,现在好了,动动手指就能当‘监工’,心里踏实多了。”看着清晰的画面,她露出了安心的微笑。
这幕“云端守护”的日常场景,正是我市积极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模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聚焦校园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关切,将“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监督平台建设列为2025年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力推进。目前,该项目已圆满完成,全市456家学校食堂、3家校外供餐单位全面完成摄像头、录像机、显示屏等硬件设施的配备与联网,覆盖率达到100%,标志着我市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正式从传统“人海战术”迈入“智慧感知”的新阶段。
阳光照进后厨,透明操作实现监管“零距离”
日前,记者在晋城三中食堂看到,“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监督平台已安装调试完毕并稳定运行。监控大屏幕上,食堂通道、操作间、配餐间、库房等关键区域的实时画面一览无余。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厨的不同功能区域,智能AI高清摄像头如同敏锐的“电子眼”,时刻准备着对违规行为进行自动抓拍识别。
“这个平台对我们学校来说太重要了,”晋城三中工会副主席原建品告诉记者,“它不仅帮助我们随时监督后厨工作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更重要的是彻底打开了社会监督的窗口。家长通过手机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一场不间断的‘现场直播’,这极大地增强了家校之间的信任感。”他表示,自该平台正式启用以来,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均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陵川县文峰幼儿园,智慧监管的应用更为深入。秦丽芳园长介绍:“我们幼儿园食堂共安装了24个摄像头,并专门向家长和老师开放了观看端口。”此外,系统中融入的AI智能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不规范操作与潜在安全隐患,如工作人员未戴厨师帽、食材未按规定存放,甚至能识别老鼠等异物。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自动抓拍并推送预警信息至学校管理层与市场监管部门,实现了从“被动查看”到“主动防控”的革命性转变。
家长杨钰杰对此深有体会,每天抽空查看食堂的实时画面已成为他的“必修课”。“以前心里总会琢磨,孩子在学校能不能吃到干净、热乎的饭菜。现在只要打开手机,后厨的实际操作情况就在眼前,没什么比这种眼见为实的透明更让人安心的了。”
智慧“哨兵”站岗,大数据赋能精准高效监管
走进市市场监管局的智慧监管中心,科技感扑面而来。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正实时轮换显示着全市数百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的关键点位画面:沁水县定都小学的厨师正在仔细核对食材标签,陵川县文峰幼儿园的紫外线消毒灯定时亮起进行环境消杀,泽州三中的食品留样被认真放入专用冷藏柜……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镜头自如切换,全市456家学校食堂和3家校外供餐单位的后厨实景尽收眼底,食堂的经营资质、从业人员健康证、食材溯源数据等信息亦可随时调取核查。
“你看,这个食堂的厨师未按规定佩戴工作帽,AI行为识别系统已经实时捕捉并生成了这条预警信息,我们将立即通知校方督促整改。”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监督管理科科长苏宏飞告诉记者。他形容,这套智慧化系统就像一位永不疲倦、铁面无私的“电子哨兵”,能够7×24小时自动识别未穿工装、吸烟、厨房有异物等十余种违规行为,将监管重心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事中干预前移,极大地提升了监管的精准性与工作效率。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执法人员双腿跑现场进行检查,覆盖面和时间都有限。现在,借助这张智慧网络,所有后厨的关键环节都能实现‘一屏可视、一键调度’。”苏宏飞感慨地说。这场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始于今年我市成功上线的“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监督平台。作为全省范围内第二个建成投用的市级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随着数字化监管触角向全市延伸,由1800余个高清摄像头共同织就的“智能民生守护网”,正在重塑超过10万名师生的食品安全图景。
在阳城县佳诚央厨餐饮配送有限公司的后厨,食品安全防线从食材入库的第一刻就已筑牢。公司负责人成红雁介绍:“每一批送达的食材,首先必须由专业质检人员对其进行农药残留、瘦肉精、微生物等项目的严格化验,检测合格后方能进入加工流程。而这一切关键环节,同样纳入了‘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的实时监控范围,让委托我们供餐的学校和家长都能看得明明白白,让大家真正吃得放心。”
三方共治共享,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智慧监管模式的全面推行,不仅带来了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更深刻地构建起学校自律、家长监督、部门监管的“三方共治共享”新格局。
“说实话,现在的压力确实更大了,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暴露在‘聚光灯’下,不容有失。”阳城一中食堂负责人坦言,“但这种压力更是我们持续改进的动力。它倒逼我们必须将食品安全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保持最高的工作要求,因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容不得半点侥幸和心理。”
对广大家长而言,这种能够亲眼所见的透明化操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信任与安心。他们通过平台,不仅能随时进行“云监工”,还可以参与食堂的满意度评价,甚至对发现的细微问题通过“一键举报”功能进行反馈,真正从担忧者转变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民间监督员”。
“孩子们在学校吃的每一餐、每一口,都牵着我们家长的心。”家长李磊道出了众多父母的心声,“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看到食材是否新鲜、后厨是否卫生干净,帮孩子把好这道最重要的‘入口关’。平台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娃吃得安心,我们才能真正放心。”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社会永恒的焦点。面对传统监管模式可能存在的覆盖盲区、问题发现滞后、整改跟踪困难等痛点,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主动破局,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深度融入食品安全监管全过程,构建起“科技赋能、多方联动、全程可视、精准高效”的智慧监管体系。
“智慧监管不仅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压实了学校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主体的责任,更以精准高效的监管效能,切实守护着万千家庭的民生福祉,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朱慧杰介绍说,平台积累的大数据资源,还能帮助监管部门精准掌握各校园食堂的高频风险点和薄弱环节,从而开展更具靶向性的专项检查,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深层转变。